霉菌毒素之间的相互效应
文章来源于:沈阳文捷集团家畜事业部
近年来的养殖实践发现,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的副作用比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更大。实际生产条件下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中毒症的霉菌毒素的含量往往远低于实验控制条件下引起同样毒性效应的单一霉菌毒素剂量。研究显示,与饲喂纯化的霉菌毒素相比,饲喂自然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产生的中毒症状更为严重。此外,霉菌毒素间的互作可以改变中毒的临床症状,导致一系列诊断特征不同于单独作用的症状之和。这使得田间诊断变得困难。
霉菌毒素互作效应可分为加性效应、亚加性效应、协同效应、增效效应和颉颃效应。加性效应,是指两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等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协同效应,指两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高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上述两种互作效应在镰孢菌属(镰刀菌属)的毒素之间最常见,发生得最严重。亚加性效应发生于两种霉菌毒素的组合作用低于二者单一作用的累积相加。增效效应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对某组织或器官不产生毒性作用,但摄入另一霉菌毒素后,前者使后者毒性增强。颉颃效应是指一种霉菌毒素干扰另一种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这种情况很少见。
一、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属霉菌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研究发现,当日粮中同时存在黄曲霉毒素和T-2毒素这两种霉菌毒素时,相互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或亚加性效应。对肉仔鸡同时饲喂黄曲霉毒素和蛇形毒素,从体增重、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钙等指标看,二者的毒性互作效应表现为协同效应。生长猪饲喂同时含黄曲霉毒素B1和烟曲霉毒素Bl的日粮,无论日粮含有一种霉菌毒素还是同时含有二种霉菌毒素,都对其临床表现、生物化学、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的来说,动物对采食有多种霉菌毒素并存的日粮的反应要大于这些霉菌毒素单独存在时的反应,毒性的反应是累加的,有时毒性反应比单独的霉菌毒素累加后还大,表现为协同效应,尤其是对动物的肝脏损伤。
二、赭曲霉毒素和其他霉菌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在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对生长阉猪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对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学指标、免疫机能和器官组织重量相互作用是累加性的。生长猪采食同时含有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90 天,结果发现,在猪组织中并没有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但日粮中同时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影响了猪体内赭曲霉毒素A的排泄。从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赭曲霉毒素A和青霉菌酸对青年猪的毒性作用,猪的肾脏受损不同于典型的丹麦猪肾脏病。这说明赭曲霉毒素A和青霉菌酸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三、烟曲霉毒素B1和其他镰刀菌属霉菌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烟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生长阉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反应存在加性互作效应;而从另一些指标的分析结果看,则存在超出累加性的互作,表现为协同效应。
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其他镰刀菌属霉菌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研究发现,日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T-2毒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毒理学协同作用。将天然霉变的玉米,其中含有雪腐镰刀菌烯醇11.5 mg/kg和玉米赤霉烯酮3mg/kg的日粮分别饲喂给生长猪和妊振母猪,结果发现,生长猪的采食量减少,平均日增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降低。
表1和表2分别总结了饲料中一些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禽的毒性互作效应。由于生理反应变量对生物学和经济学影响的统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研究仅限于两种霉菌毒素的互作效应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以上结果并不代表动物实际生产中症状(实际生产中可能更严重),存在一些不足,如霉菌毒素剂量很高时它们之间的互作效应就难以发现,因为某种单一毒素产生的毒性反应可能已经达最大。而且现有的研究多数没有考虑毒性反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据报道,多种霉菌毒素诱导的免疫抑制可能使动物对影响生产性能的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增加。另一个不足之处是,现有的研究仅评估两种霉菌毒素的互作效应,但实际上受污染饲料含有的霉菌毒素可能不止两种。此外这些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动物一般接触不到环境应激因子(如热、NH3、疾病等)。
表1 霉菌毒素对猪的毒性互作效应
表2 霉菌毒素对禽的毒性互作效应
饲喂仔猪同时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去氧雪腐镰菌醇、玉米赤霉烯酮和镰刀菌酸的天然霉变玉米和小麦配制的日粮,结果发现,仔猪的增重和采食量明显地下降;同时,仔猪大脑的神经化学指标发生变化。可能由于这些霉菌毒素在日粮中共同存在对大脑神经化学所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所致。霉菌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会加重动物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这导致了实际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高,但动物却出现中毒症状。因此,考虑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状况,不能一味的参照国家标准,应综合考虑各种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实际生产中的标准,防治动物霉菌毒素中毒。